40岁确诊巴金森 他用药10多年后动手术 走路不再跌跌撞撞 - 健康 - 中时
日期:2022-10-07 / 人气: / 来源:http://dede.com
巴金森氏症是第2常见的神经退化疾病,仅次于失智症,在台湾约有近4万人患病。今年50多岁的张先生,40岁时被友人发现行动缓慢,走路用拖的,就医后确诊巴金森氏症,并配合用药治疗10多年,随著病程进展,他3、4年前开始容易跌倒,经过深部脑刺激手术后,感觉自己已经恢复了7、8成。
北医附医神经内科主任叶笃学指出,巴金森氏症好发年龄为50-60岁,65岁以上的人口约有1%,80岁以上人口约有2%-4%,全台近4万人罹病。然而门诊也有40岁发病的中壮年,由于正值人生颠峰,冲击可想而知。
今年50余岁的张先生经营灯具生意,发病之初以药物控制,近几年病情明显出现变化,一开始先是走路容易踢撞,演变到步态不稳,常常跌倒,不仅日常生活、工作受到影响。由于药效对他来说已经不足够,他在医师建议下接受深部脑刺激手术,步态变平稳,外出游玩走路5公里也没问题,最近更打算挑战路跑活动,心情跟生活开阔许多,自己也感觉恢复了7、8成。
北医附医儿童神经外科主任陈淑美表示,巴金森氏症是因人体的中脑黑质退化细胞渐渐凋亡,负责神经传递的多巴胺减少,无法正确传递神经信息。多巴胺减少50%-60%即会出现症状。叶笃学表示,巴金森氏症的初期症状是单边手部颤抖、肢体僵硬、五十肩、动作迟缓,病人常是不自主也不自觉,而是身边亲友察觉有异,例如脸部表情僵硬如扑克脸,也有病人走路时单手横放胸前,宛如拿破仑。
叶笃学表示,巴金森氏症是由遗传因子和环境因子造成,危险因子包括感染发炎、头部外伤、农药,发病年龄越早和基因越有关。以他临床观察为例,门诊中约有5-10%病患较年轻。
陈淑美表示,巴金森氏症的初中期可透过药物改善症状,维持正常生活与工作能力,但因属于进行性疾病,相当比例的病人会产生药物并发症,特别是药效衰退,出现开关现象、平衡感变差、走路容易跌倒,影响正常行动能力和生活品质时,即可考虑透过深部脑刺激术的外科介入做为辅助药物的治疗方法。
北医附医由神经内外科组成治疗团队,迄今完成4例深部脑刺激术。健保署也在2015年纳入部分给付电池刺激器、2019年起给付全套器材含植入电极与电池刺激器。陈淑美表示,并非所有病人均适合接受手术,临床上多半是发病7-12年后,出现药效衰退,开关现象和异动症,才会评估是否需要辅以外科手术,病人也要接受多项评估,如排除其他脑部疾病等,才会建议手术,于脑部植入微电极,持续高频刺激深层脑核,借由重整运动回路,改善症状。
叶笃学表示,巴金森氏症是相对良性的神经退化性疾病,多数病患在10-20年内,都能得到相当程度状改善,关键是早期发现,透过药物治疗及适当运动,保持乐观心态,与疾病和平共存。
(中时 )
作者:张国荣
推荐内容 Recommended
- 贴砖日薪上看8千从不缺工 老师傅曝08-15
- 海明寺长年回馈社会 侯友宜赠匾12-08
- 接受伯利兹大使呈递到任国书 蔡10-07
- 台股平盘上下震荡终场小跌5点 台积08-15
- 餐饮微解封 新北业者:既期待又怕12-08
- 李旻快评》群聚感染,然后呢? 08-15
相关内容 Related
- 天气阴晴不定 台北室内12-08
- 尚青论坛》台美新准则得12-08
- 海明寺长年回馈社会 侯12-08
- 看到苏贞昌赖著不下台10-07
- 蔡英文拒买上海复星BN10-07
- 爱游戏(AYX)·官网入口手10-07